您现在位置: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浏览文章
不可否认,CT扫描是临床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但近年有多项研究都提醒人们,过度CT扫描可增加人们的辐射暴露,带来癌症危险。
腰疼?照个CT吧。排除肺癌?照个CT吧。在CT机“大显身手”时,人们忽略的是隐藏在其先进光环下的辐射危险。近日,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再次警示人们,过多CT扫描可使人罹患癌症的危险增加。
T辐射是多大的问题?让我们先看这样的一组数据:
a 自然环境对个人的辐射剂量大约是每年3 mSv;
b 腹部、脊柱、全身CT的辐射剂量是10 mSv;
c 胸部CT辐射剂量是8 mSv;
d 头部、心脏CT的辐射剂量是2 mSv。
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不难发现,做1次全身CT受到的辐射约是自然环境下3年的辐射总量!
人们是否应该担忧CT带来的额外辐射?对有些患者来说是。
CT辐射可以致癌
2007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指出,根据仪器设置,目标器官在单次CT扫描中受到的辐射剂量从15 mSv(成人)到30 mSv(新生儿)不等[N Engl J Med 2007,357(22):2277]。对二战后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队列调查显示,在平均接受了40 mSv辐射(小剂量辐射)的亚组中,癌症危险已经显著增加。
CT辐射属于电离辐射,能量大到足以破坏原子和分子对内化学键对电子的束缚,可以使得电子脱离轨道,导致分子或原子变成带电荷的离子。通常暴露于这样的射线时,生物体组分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羟基离子,破坏附近DNA分子结构,使得双链断裂或碱基被破坏。一般来说,受损的DNA可以通过细胞内的多种机制被修复,但是双链断裂的DNA修复难度较大。这些难被修复的受损DNA可诱导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融合等,导致癌症发生。
CT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因对象特点和器官部位不同而异。《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07,298(3):317]发表的研究显示,20岁的女性因1次标准心脏CT而增加的癌症危险比80岁的男性高几十倍。在所有器官中,肺最易受到CT辐射危害。在年轻女性中,乳腺对辐射最敏感。
64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的不断涌现亦让人担忧。这些方兴未艾的心脏病诊断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主诉胸痛、气短等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之中。《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09,301(5):500]不久前发表了美国的一项调查,指出心脏CT的辐射剂量与600次胸部X线检查相当。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更高的癌症风险。
多次CT检查致癌症危险增加
在今年4月出版的《放射学》杂志上,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报告了对超过3万例患者的调查结果,再次警示人们,CT辐射剂量及其相应危害可随着检查次数增加而累积[Radiology 2009,251(1):175]。这31462例患者在过去22年内共接受了190712次CT扫描。其中约33%的患者接受了5次或以上CT扫描,5%的患者接受了超过22次的CT扫描,而有1%的患者接受了超过38次CT扫描。
总体来说,15%的患者累积辐射剂量超过100 mSv,相当于1000次胸部X线检查所造成的辐射剂量。4%的患者辐射剂量超过250 mSv,1%的患者辐射剂量超过399 mSv。调查中7%的患者癌症危险比美国平均水平增加1%,对于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315例患者(1%),其癌症危险比平均水平增加12%。
年轻女性更易受CT辐射危害
肺是所有器官中最易受CT辐射危害的
儿童对CT辐射比较敏感
减少不必要CT辐射的措施包括合理设置CT参数、避免非必需CT扫描、确定可诊断辐射剂量等
学会慎用CT
早在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就曾推荐放射科医师和医务工作者采取调整CT设置、减少CT扫描次数和避免非必需CT扫描等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CT辐射。研究证实,这些措施能够在保证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有效减小CT辐射剂量。
儿童对电离辐射更加敏感,而且儿童今后的寿命预期长于成人,发生癌症的风险窗也更宽。因此,规范儿童CT检查程序十分必要。2002年,美国对儿科应用影像学检查制定了指南。该指南要求,儿科医师与放射科医师应共同决定CT检查的必要性。放射科医师应熟悉儿童接受CT检查的适应证,并对适应证不明的儿童是否应接受CT检查给出合理判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避免电离辐射的危害。当必须进行CT检查时,应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合理设定检查参数,尽量减少照射区域,在照射骨骼、肺时应设定较小的辐射剂量。
认识到医学影像辐射是当前美国人受到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200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在《循环》杂志发表了对心脏影像手段应用的科学建议[Circulation 2009,119(7):1056]。AHA推荐医师一定要慎用有电离辐射的检查,对于无症状、缺血性心脏病危险较低的患者,不推荐采用常规心脏CT检查来监测疾病情况。此外,心脏科医师应与影像学医师加强合作,确定针对特定疾病的可诊断辐射剂量,减少不必要的电离辐射。
学会忍受“噪声”
CT检查有辐射,可能导致癌症危险增加。但不可否认,CT检查仍是目前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
目前我国临床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CT影像质量的要求高于实际诊断的需要。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的孟悛非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5]发表述评指出了上述问题。
他说,CT扫描剂量的降低可能会使图像的噪声增加,但只要不影响诊断质量,医师就应当接受这样的结果。低剂量扫描可以给患者带来辐射减少的益处,放射科医师需要学会“忍受”一定量增加的噪声,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图像的“漂亮”。(阿信)
相关链接
放射工作人员也须关注自身健康
卫生部网站日前发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如下:
充分认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放射工作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强化个人剂量监测机构资质管理;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机构自身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信息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