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浏览文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健康传播
白岩松
日前,由卫生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在京召开。大会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宣传员、中华红丝带基金形象大使白岩松,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视角,审视了近期广受关注的健康事件,阐释了健康传播中的关键词,也为我们的健康生活设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目标。
今天,我很高兴以健康宣传员和红丝带形象大使的身份,来跟大家聊聊健康传播。此刻,我还是要回到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回到我们近期持续关注的3件与健康有关的事件,并以此为基础,来谈谈在今天的健康传播中,我们需要倡导哪些关键词。
关键词一:热爱生命
顺和不顺都是生活的常态。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去面对。
歌手陈琳的突然自杀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和各种猜测。在法医鉴定结果出来以后,陈琳的母亲何从伦向媒体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的情深意切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我感慨万千。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没有办法想象她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心情,身为母亲也没有这个权利。我只是知道她走了,别人这样告诉我。我到现在依然不能也不想相信。傻孩子,多疼啊,难道比活着的疼会轻一些吗?”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再大的压力,我们也不能不为经历了大风大浪刚刚走入幸福晚景的母亲们想一想。陈琳的母亲这样说:“我知道身为孩子们的不容易,尤其是飘荡在外,远离父母家乡。可是,我也想为天下的母亲对你们这些孩子说:我们这一代的老人都经历过太多风浪,难得晚年喜乐,别让母亲被迫承受这样的伤痛了……”当我们在关注这则新闻,甚至将它娱乐化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体会陈琳母亲这封信的一个重要含义:压力无处不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顺和不顺都是生活的常态,甚至不顺的时候还会更多一些。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去面对。
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热爱生命。所以,这则新闻引出了健康传播最重要的基石:热爱生命。
关键词二:回到常识
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另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是,患有重度脂肪肝的母亲陈玉蓉为了捐肝救子,每天在武汉江岸区谌家矶长长的堤坝上暴走10公里。风雨无阻地坚持了211天以后,奇迹诞生了,陈玉蓉的重度脂肪肝消失了,她可以给自己的儿子捐肝了。我们震撼了,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而善良的母亲。在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报道的重点锁定为“母爱”。但我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我们努力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疾病是可逆的,很多健康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即便你已经是一名重度脂肪肝患者,只要坚持锻炼,康复就不是奇迹,而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事实上,可逆的又何止是脂肪肝呢?我自己就曾亲身经历过痛风初期的折磨,半年的生活方式调整后,全部症状都消失了。
陈玉蓉的母爱恰好引出了健康传播的第二个关键词:回到常识。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传递常识,因为常识能帮助人。一切能够吸引公众眼球的新闻,都可以成为传播常识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把其中最积极的健康因素提取出来,传递给大家。在分享感动的同时,分享健康的秘诀。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没有为孩子捐肝的动力,母亲陈玉蓉也许不会进行暴走训练。反过来说,既然很多人都知道暴走训练可以“治愈”重度脂肪肝,多运动、管住嘴可以让大部分肥胖患者恢复常态,从而消弭多种疾病产生的根源,可我们为什么就是不做呢?
很多潜伏在你身上的“健康炸弹”是可以拆除的。我们都应该将这样的“炸弹”从自己身上拆除。
关键词三:储蓄健康
储蓄了健康,就等于储蓄了养老金。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储蓄,你仍然有可能因病返贫。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我们重新审视了我国的老年人问题。那天,我在我的节目里说,希望能把对老年人问题的重视变成一种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民政部门带有慈善性和民间性的一种福利。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13%。从比例上看,这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一些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相比还算低。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我们不能不想到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12%就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亿左右。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剧。难以想象的是,到了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总数将超过4亿,平均每3个中国人就要承担起抚养一位老人的责任。我们养得起吗?大家可能会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其实并不遥远。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那一年我刚过了80岁,正是最需要有人养老的时候。我不由得担心:那个时候谁能养得起呢?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奔着80岁去了。现在,我们更要提倡“健康寿命”。假如我们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0岁,但从65岁开始就不断地生病、不断地上医院,十几年下来,个人和社会承担的医疗成本会多高?哪怕我们的平均寿命只有76岁,72岁以后才开始上医院,那个人和国家的受益又会有多大?
养老不单是社会的事。社会在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个体更要注重养老的“健康储蓄”。你储蓄了健康,就等于储蓄了更多的养老金。如果你拥有100万的养老金,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它可以全部转化为支撑你幸福晚年的经济基础。否则,再多的钱都可能很快消耗殆尽,使你因病返贫。
在与卫生部部长陈竺的交流中,我们曾多次谈到,卫生部门不单纯是给老百姓治病的,而是要让全社会都知道如何才能不得病,如何才能晚得病。“大医治未病”是我们传统医学的理念,而健康传播最重要的目标则是让人不得病、晚得病。每个人都能成为把握自身健康状况的“大医”。
(本报记者韩 璐记录整理)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