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浏览文章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北京时间5月6日2时19分迎来立夏节气。初夏时节,风暖昼长,草长莺飞,蝉鸣蛙叫,万物并秀,正所谓“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春天结束,夏天开始,所以,又把“立夏”称为“春尽日”。 夏季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故人们在立夏后要顺应天时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1.穿脱有度,及时增减 立夏时节,气温开始升高,人体阳气浮越于表,腠理开泄,抵抗力减退。而且许多公司、商场已经开足了空调,温度很低,此时穿脱衣服很有讲究。 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凉风阵阵,切忌汗后当风、汗后穿着湿衣、贪凉饮冷等,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为出汗后腠理疏松,毛孔舒张,风寒湿之邪易乘虚而入,伤害人体阳气,滞留肌肤而导致头痛、身痛、肌肤酸楚麻木、关节痛等症状。 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对寒热的耐受较差,更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因此,进空调房要及时添加衣服,衣服汗湿后要马上擦干,并换上干爽的衣物。 2.动以养形,适可而止 “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之液”,因此,夏天养生要以养心为重,不可过度出汗。运动要适度,不宜过于剧烈,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或游泳等方式,运动后要适当饮用温水,以补充体液。 室外运动以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或者黄昏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候为宜,此时阳光不太强烈,气温亦不是很高。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锻炼。 3.吃苦养心,因人而异 夏为暑热,五脏属心,夏季容易心烦气躁、口舌生疮,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苦味入心,苦味食物可以清解、暑热、降心火,所以,不妨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养心。 但苦味食物大多寒凉,平素大便溏稀、小便清长、纳差怕冷、面色白、舌淡脉沉的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寒的人群就不宜常吃。 4.增酸减苦,顾护脾阳 立夏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要增酸减苦,顾护脾阳。 现在很多年轻人贪凉嗜好冰寒之物,常令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纳呆等症状。春夏养阳,寒冰之物均应慎食。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而且一次也不宜吃得太多。宜多食健脾去湿之品,如山药、扁豆、陈皮、玉米须、茯苓等。 5.晚睡早起,睡好午觉 立夏后,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此时要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应“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 为了防止睡眠不足,一定要“夏打盹”,增加午休,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30~60分钟。 6.静养戒怒,以安心神 “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由心来主管。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们极易心火过旺,出现烦躁不安、情绪焦躁等。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心梗、中风、心律失常等。 因此,立夏时候要静养身心,戒急戒怒,笑口常开,情绪愉悦,以降心火。建议经常听听音乐、练练书法等,可以保持内心安静及心情舒畅 文字来源:国家疾控局